6.1. 一筹莫展
日落西山,夜幕徐徐降临,遍布这个城市各个角落的写字楼陆续亮起了灯......
灯下,有我们这些软件从业者加班的身影。小张,还有老王,就是故事的主角。
6.1.1. 小张,以及他负责的产品
加班人: 小张
职业概况: 28岁,某医疗软件公司的程序高手,这不,公司刚刚提拔他作了架构师。
加班缘由: 他正负责一个名为“合理用药监测系统(
Prescription Automatic Screening System, PASS
)”的软件的架构设计。由于以前没有做过类似的产品,小张压力很大。按说,压力大对软件行业的人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了,但要命的是,小张有点不知所措了.....
晚上7点,小张坐在桌前。
在心中,小张对架构的理解可以概况成一个公式:“架构 = 模块 + 接口”。
成为架构师伊始,他还专门用“接口”和“架构”作为关键词在网上搜了一把,看看别人的观点是否和他相同。结果让他非常满意,网上的一些观点和他的观点惊人的像是。例如网上有观点认为:
“当你发现可以越来越灵活的使用接口时,那么你就从程序员升级成架构师了。
在一些大型项目或大型公司里,都有架构师编写出系统接口,具体的实现类交给程序员编写。公司越大,这种情况月明显,所以在这些公司里做开发,我们可能都不知道编写出的系统是个什么样子,每天的工作可能就是做‘填空题’了”
但是,小张注定要在这个加班的夜晚,悄然开始重新认识“架构 = 模块 + 接口”这句话了。
一方面,小张已在“模块 + 接口”一级做了些设计努力。另一方面,小张也感觉到问题所在了:这个PASS
系统未来不可能仅仅包含一个可执行单元!相反,医生需要的功能要嵌入医院信息管理系统(HIS
系统)的医生工作站中,管理员的功能需要其他方式,Server
要独立出来......
小张当下的感觉,应了一句小品台词--“有点乱了”。是呀,连PASS系统到底将包含几个”可执行单元”都没有搞清楚,就考虑“模块 + 接口”一级的设计,的确有些武断了。
晚9点,思路不畅的小张开始上网搜资料。
在网上搜资料时,小张总是相当有耐心。他深知,虽然网上的资料非常多,但真正能启发思路的资料往往只在最后时刻出现。
小张移动鼠标,右击任务栏上的“浏览器”按钮,点击了“关闭组”菜单,者表示小张任务查到的资料启发不大,准备重头来过--在今晚已经是第3次了。
他若有所思,在搜索框中输入了3个关键词:”架构“、”大局“、”不拘小节“。一篇博文引起了他的注意:
概念性架构就是对系统设计的最初构想,就是把最关键的设计要素和交互的机制确定下来,然后考虑具体技术的运用,设计出实际架构。
概念性架构应该抓大局、不拘小节。
虽然概念性架构都跳不出”架构 = 组件 + 交互“的基本定义,但它们描述架构的具体方式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异:有的重视逻辑层,有的重视物理层,有的通过隐喻表明机制,有的看起来似乎就是一些设计元素的组合。不同的概念性架构图中,“连接”代表的含义千差万别:有的是依赖方向,有的是控制方向,有的是数据流向,一次,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而定。
小张仔细的揣摩每句话的意思。
不知不觉,时钟指向了11点,小张坐不住了。
他在办公室来来回回的踱步,表情时而郁闷,时而欣喜......
最后,小张把文章打印了一份,塞在包里,离开了办公室。
6.1.2. 老王,后天见客户
- 加班人: 老王
- 职业概况: 35岁,某电信软件企业网管软件事业部的售前工程师。老王从事软件行业有10年了,一直做软件开发,一年前开始做售前相关工作。
- 加班缘由: 后天,他要到客户单位,做网管软件新产品的介绍。这个客户非常重要,二期公司对这一单志在必得,老王不敢懈怠。
老王看着公司草草拼凑出来的售前PPT有点发愁,架构方面的描述主要就是一个概念架构图,如图所示,这种架构描述根本没有体现产品特点,叫做售前的如何说服客户呢?
“我要不说明,谁看了这个概念架构能知道它是个网管系统,而不是电子商务或其他什么系统?”老王愤愤的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