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.3. 业界现状

既然Pre-architecture阶段如此重要,业界现状如何呢?

很遗憾,业界对Pre-architecture阶段普遍不够重视。相反“架构设计唯靠经验”、“架构设计目标不变”等错误观点比较常见。

我们头脑中的“位置”是有限的,如果错误的认知占据了主导位置会导致实践偏差,必须防止。

3.3.1. “唯经验论”

和“架构师不必懂需求”的误解相比,“唯经验论”已经有所进步了。这种观点认为,架构师纯粹凭借经验,发现需求的遗漏、权衡需求之间的矛盾、确定架构设计的重点目标。

必须承认,经验对架构设计很重要,但“唯经验论”依然是错误的。

因此,世界上并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想,不同的项目在功能需求、质量属性,以及约束这3方面必然存在差异。

于是,架构师不仅应具有一定经验,还必须掌握超越具体项目的、更具有意义的方法和技能。

3.3.2. “目标不变论”

架构设计的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,基于此认识,ADMEMS方法在Pre-architecture阶段的“确定关键质量”环境提供了专门的指导。

“架构设计目标不变论”是错误的。

例如,有人认为:

我们必须牢记架构设计的总体目标,可概况为以下几点。

  1. 最大化的重用......
  2. 尽可能的简单明了......
  3. 最灵活的扩展性......

首先,若架构设计的目标真能概括为不变的“几点”,那可算是架构师的福音了。

但实际上,架构设计的目标必然会随着领域不同(如航天航空、电信、电子政务)、规模不同(如项目、产品、平台)、条件不同(如工期、预算、标准)而变化。

其次,为重用、简单、可扩展都加了“最”(而不是权衡折中),不符合架构设计的现实,更何况“灵活”和“简单”之间常常存在矛盾。

3.3.3. 需求分类法的现状

软件行业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,软件需求分类法就是一例。当前,业界影响最为广泛的需求分类法将需求分为3个层次。

软件需求的三个层次

图片来源:《软件需求》

这种需求分类法的最大好处是明确了不同层次之间的跟踪关系--业务需求->用户需求->功能需求。从而建立了需求分析的主要脉络,非常有意义。

但是对以架构师来说,这种需求分类法中的“约束条件”太过狭义了,没有反应“架构设计必须面对来自业务环节、使用环境、构建环境、技术环境的4大类约束”这一现实情况。

再例如,RUP提倡的需求分类法也包含3个层次:需要(Need)、特性(Feature)、软件需求。

RUP-需求结构图

这类分类法也是主要为需求分析工作服务的,它除了非常倚重用例技术之外,还有一个明显特点--Feature

以特性(Feature)技术作为从需要(Need)想软件需求过过渡的跳板,是解决需求分析中“从需求想软件需求跨度过大”问题不错的选择,这一点已经受到很多实践者的认同。

但是,这个方法中用例的地位过分突出了,又由于“用例涉及但不涵盖非功能需求”的性质,不少实践者遗漏非功能需求的常见问题也就不难解释了。

最后,顺便指明上述两种“需求层次论”的对应关系,此问题令不少实践者困惑。

两种需求方法的对应关系

3.3.4. 需求决定架构的原理还需继续归纳

不懂不同需求分布如何影响架构,就难以进行理性的架构设计,难免“拍脑袋”决策,关于需求决定架构原理,业界当前的认知状况如下:

  • 功能影响架构原理,研究的最透彻
  • 质量影响架构的原理,也有基本共识
  • 约束影响架构的原理在很大成图上被忽视了

results matching ""

    No results matching ""